(宣传部 离退处)继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走进学校拍摄国庆35周年阅兵之后,“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再次走进学校取景并寻访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是“逢十大阅”的年头。石家庄铁道兵学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学员组成的国庆10周年受阅方队,代表铁道兵部队指战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首长检阅,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铁道兵学校的形象。与以往相比,这次国庆阅兵规模空前,方(梯)队共计35个,受阅人员11018人。
央视摄制组利用7月30日、31日两天的时间,先后拍摄了学校大门口、最早建筑开元楼、阅兵训练广场—泽园、毛主席像和校史馆,调阅了学校军校时期阅兵训练时的历史图片,访谈了参加1959年国庆大阅兵参与者王福堂和训练见证者王振斌两位老同志。
访谈中,提起国庆10周年大阅兵,时间虽已过去近60年,84岁的王福堂老人仍激动不已:“走过天安门城楼下时,虽然知道毛主席就在天安门城楼上,但是不敢往上看,因为生怕会分心导致动作出错。心里怦怦跳,别提多紧张和兴奋了。” “训练最费的是鞋子,为此学校特别配备了两个修鞋师傅,保证队员有鞋穿。我的一只鞋子最多的时候钉了20个钉子。”“方队每分钟走120步,踢腿高25厘米,步长75厘米,每排每个动作要保证脚尖线、胸线、帽檐线三线对齐。几个月下来,千万次的磨练,水泥地开始泛白,久而久之出现了深浅不一的脚窝。”训练两个月后,王福堂因表现突出,被选拔为护旗手。
据王振斌回忆,“59年大阅兵是新中国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次突出展示。作为当时学校的教员,没能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感到非常遗憾,但见证他们阅兵训练的场景,确实非常认真和艰苦。所有参加训练的学员除了早操要训练外,上午、下午还要进行各4个小时训练,晚饭后还要训练,甚至吃饭、开会等都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的姿势。第一周下来,所有队员腿疼得上下楼都困难。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喊累,大家心里非常清楚,能够参加国庆10周年大典是一种无上荣耀。”
访谈结束后,梁文沁导演深有感触:“我们此次来铁道大学采访,就是想把真实的历史带回去,让宝贵的财富影响更多的人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今天聆听两位老人家的口述,真得很感动,尤其是听到阅兵训练中的不辞辛苦、争先恐后,抗美援朝中铁道兵铸就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以为党为国争光的荣誉至上,我的眼睛里是有泪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