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创新沃土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始终站在推动科技进步的最前线。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学为目标的教研室架构,很难适应当前学科交叉背景下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省政协委员、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刘庆宽建议,要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完善人才评价、权益分配等机制,在科研过程中实现专业资源和科研资源共享互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团队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刘庆宽认为,产出优质科研成果需要稳定的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科研攻关。高校应建立教学、科研两套相对独立的基层单位构架,鼓励并保障科研团队成员能够畅通无阻开展跨专业、跨院系科研合作,合理评价团队成员的贡献和作用,维护团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在科研设备申请、科研人才奖励评定、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科研团队更大的支持力度和话语权,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为科研人员“松绑”,日前,河北省印发《关于服务科研人员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18项有力举措,为科研人员减负助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潜力。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刘庆宽建议,应围绕河北省产业发展具体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人才要“育”,更要“引”。厚植沃土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同时,河北聚八方英才而用。今年,河北省将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外专百人计划,开展“百名院士河北行”活动,新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30家,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勇立潮头。两会好声音频传,创新好政策加速落地,必将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为河北高质量发展铸就“强引擎”。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链接2
组建跨学科新型科研团队助力人才培养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集中了大量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那么在这种基础上,怎样充分发挥和调动高校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今年河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庆宽带来了这样的思考。
科研团队是人才孵化成长和科研成果产出的最重要的基本单位。年轻的高校教师入职后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有了科研问题怎样高效交流讨论?刘庆宽一直非常关注这些问题。
当前,高校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迅速,这样背景下的科研课题,往往需要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师支持配合。刘庆宽说,现有的大多数科研团队以学院教研室为基础,而大多教研室是单一组织架构,最初的组建目的更重“教”而非“研”。
“要适应现在的科研发展,就要鼓励支持组建跨教研室、跨学科的新型科研团队。”刘庆宽在提案中表示,要赋予科研团队必要的科研资源和职责权力,建立科研团队评价和保护机制,保障科研团队的顺利组建和稳定发展,以便更好完成相关科研项目,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希望我们的科研团队能让每一名教师的潜力和专长得到充分挖掘和施展,培养出能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让他们的科研进展、科研成果融入我省产业链、创新链,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服务。”刘庆宽表示。
省政协委员 刘庆宽:
五年来,我们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就拿雄安新区来说,140多家央企机构在新区注册,白洋淀水质持续提升,千年秀林绿意盎然,让我们更加憧憬雄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