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链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石家庄铁道大学多年来着重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持续深耕就业市场,努力将就业压力变为人才活力,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取得了良好效果,毕业生稳定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近日,该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立足市场需求,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石家庄铁道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扎实推进就业工作的前置核心,把校风、校训和办学特色融入日常教育,努力培育更多、更优秀“志在四方”的“艰苦创业人”输送到交通强国建设一线。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继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把大力培养敢于吃苦、善于斗争的新时代建设者作为我们的育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服务。”主题教育期间,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冯文杰带领调研组,到中铁建十一局、十二局和中铁大桥局的施工一线实地调研,在看到高耸入云的桥墩、深入山脊的隧道、现代化的施工设备、紧张有序的工程施工,听到铁道大学毕业生“下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赞誉之后深有感触。在“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校风滋养下,学校多年来近三分之一毕业生来到工程建设一线,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试金石,密切与企业联系正是石家庄铁道大学的突出优势。早在1995年,该校就成立了由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国铁集团等30多家大型央企参加的董事会,现已扩展到60余家。在巩固传统交通领域的同时,学校着重加强与河北省的联系,校领导带队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与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等各地市级政府洽谈合作,与省市国资委所属企业、优质民私企业对接联系,签署各类合作协议300余份。

对接企业重大需求,学校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减招或停招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增设社会需求较大、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近3年,停招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新增智能建造、智慧交通等7个新工科专业。依托董事单位和各企业,学校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先后推出了因材施教班、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订单班、中铁建国际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艰苦奋斗精神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设计题目70%以上来源于工程实际,实现了工程教育“工程化”、工程教育“回归工程”。

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就业工作思想引领

34年军旅生涯、16年铁道部历程、20多年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经历,学校传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优秀文化基因,形成了艰苦创业主流价值导向。

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背景下,学校还拥有一支坚强的辅导员队伍,他们在政治上关心学生、在学业上激励学生、在生活上体贴学生、在就业上帮助学生。在学校一日生活制度规范下,辅导员们带领学生入学即开展军训,坚持日常早操和内务检查,随时掌握学生动态,与学生交流思想,对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学风、吃苦精神、团队意识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辅导员群体通过择业观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变青年学生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合理设定就业期望值,选择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成长道路。

多年来,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基层施工建设工地成为学校广大毕业生求职首选。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参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10个局集团公司中,有8个局的指挥长是学校毕业生;在西南国家重大专项铁路建设中,四川公司和青藏公司的两位董事长均为该校毕业生,众多项目部中均有该校毕业生身影,涌现出将军、院士和厅局级以上的高级管理者400余人,更有一大批以勘察大师、设计大师著称的工程技术行业领军人物奋斗在工程施工一线。学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他们回校作报告,教育和激励在校学生,坚定走基层成才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关注重点群体,健全就业服务保障机制

为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在年度工作计划、教职工代表大会、“十四五”规划和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中,均将就业工作列为重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考核全校就业工作,主管校领导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调度督导会,各院系层层落实“一把手工程”,动员专业教师帮助联系实习实训和用人单位,学校科研团队、省市科技特派员在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积极推介毕业生……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全力配合、教师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合力态势。

注重发挥校园招聘会主体作用,精心做好来校招聘企业对接工作。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学校组织两场大型招聘会,中国铁建、葛洲坝集团等大型企业组团来校;每周举办一次“周三职场”小型综合招聘会,组织企业专场招聘活动200场次,国铁集团、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建、中车等下属央企来校140余场次,地方国企来校3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企业专场招聘”+“行业招聘会”+“周三职场”小型招聘会+大型综合招聘会的多层次招聘格局已经形成。

学校注重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省内首批开通“网络签约”平台,借助云就业平台,学校实行就业信息及时推送,同步更新微信公众号和就业信息网,将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到具体专业未就业毕业生群体。开通网络双选平台,采取线上宣讲、线下组织学生集中参加并互动的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让一个毕业生在就业中掉队,着重解决五类重点群体就业是学校主题教育期间就业工作的重点。完善就业帮扶机制,辅导员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谈心谈话,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焦虑和心理压力;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台账,实行包联责任人制度;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毕业生,落实“宏志助航”计划,发放毕业生求职资助金,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推荐,收到了良好效果,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前列。

(通讯员 郭斌 铁风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