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办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全国职工宣讲比赛圆满落幕。我校2007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中铁十四局赵斌获得优秀奖。

本次宣讲比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中国工会十八大召开后首个全国宣讲活动。参加决赛的70名选手由各级工会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产生,涵盖采矿、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13个行业,经过决赛决出12名选手进入总决赛。

赵斌宣讲的《“高压”锻造“盾构尖兵”》,以个人10余年来在大盾构行业的成长经历这一“小切口”,展示了中铁十四局推动中国大盾构行业创新发展这一“大主题”,通过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鲜活的事例,向大家讲述自己10余年来扎根盾构隧道施工一线,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内工程师6公斤高压换刀第一人”、“新时代大盾构工匠”的动人事迹,并客观展示了中铁十四局建设者扛起推动国之重器自主创新重任,攻克大盾构施工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中国大盾构”在掘进中领跑的不懈奋斗和时代风采。

 

赵斌自2007年进入中铁十四局工作以来,先后参建了南京长江隧道、武汉地铁8号线过江隧道、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广西南崇铁路等项目。10多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大盾构工程施工一线,在大盾构施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被誉为“大盾构施工国内高压(6公斤以上压力)换刀第一人”,是一名拥有穿越长江、黄河、城市密集区成功经验的“盾构尖兵”。先后荣获中铁十四局“先进个人”“第四届十佳业务尖兵”,广西南崇铁路公司“优秀科技创新标兵”,南京市“浦口区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入选2023年“江苏好青年”百人榜。

赵斌的事迹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未来的好榜样。我们要认真学习奋斗故事,汲取前行力量,向获奖的劳模、工匠看齐,向一线平凡的劳动者致敬!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让我们凝心聚力、勇毅前行,用劳动和汗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铁建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2BRUnLcb_x3cDYr-xpUWA

赵斌事迹链接1: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3/2023hqn/agjy/202307/t20230720_3251943.shtml

赵斌事迹链接2:https://www.crcc.cn/art/2023/6/19/art_1623_4506668.html

附件:我校2007届校友赵斌2023年全国职工宣讲比赛演讲稿

“高压”锻造“盾构尖兵”

大家好,我叫赵斌,是一名来自中国铁建的盾构机司机。说到盾构机,大家还有些陌生,它是挖掘隧道的利器,是高铁、地铁、隧道建设的核心装备,被誉为国之重器。它由上万个精密部件组成,就像钢铁穿山甲一样在地下嚼食啃土。我们将直径10米以上的盾构机定义为大盾构,有四五层楼高,身长上百米,重达几千吨,价值上亿元。2007年毕业后,我就开始从事大盾构隧道施工,驾驶盾构机先后三次穿越长江,一次穿越黄河,多次穿越不同的城市。我参建的第一个工程,“南京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当时国内最大直径盾构隧道。那时候我们国家还不具备大直径盾构机的制造和施工能力,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没想到花重金从国外购买的两台大直径盾构机刚挖到600米,突然发生异常,卡在了60米深的江底。经专家研判是刀盘刀具发生磨损,这刀具就跟盾构机的牙齿一样。我们需要给它换上新牙才能恢复正常运转,可是,给这样一台大型设备换牙没那么简单。我们需要进入比标准大气压高六倍的江底开挖仓才能进行刀具更换,稍有不当就会永远埋在江底。当时国内还没有在这么高的压力下进仓换刀的先例。花钱请国外工程师进仓,一次要10万元,他们还不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加急作业。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我们下决心培养自己的人才。进仓换刀人员的选拔就跟航天员一样,身体、心理、技能素质必须同时过硬。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我成为其中一员。进仓加压过程不到一分钟,温度就从20度飙升到50度。高压环境里有时还会发生半麻醉,就像打了麻药,说句心里话,我也纠结过,恐惧过,但从未想过要放弃,因为一想到趴在江底的几亿元国有资产因不能换刀而寸步难行时,我心里就有一股气,外国人能行的中国人就一定能行!最终我顺利完成首次进仓作业,成为国内6公斤带压换刀的第一人。进仓这项工作到今天我都没敢跟父母提起过。由于带压管道耗时长,安全风险高,我们主动求变,成功研发第一代长压换刀技术,并不断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目前已升级到第四代机械臂智能换刀。2016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张高铁开建,百年京张从中国人自主建铁路到智能高铁领先世界,书写着中华民族自强奋斗的传奇。在这个工程上我体验到了另一种压力。我驾驶“天佑号”盾构机,要和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交叉而过,同时还要下穿90多条重要市政道路和管线,最终我们创新采用大盾构精准穿越技术,按时建成了隧道,让智能高铁顺利开进了北京城,这项工程也荣获了詹天佑特等奖。现在的我们掌握了六大核心技术,为盾构机的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今年六月,中国铁建研发制造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圆满完成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隧道穿越。如果要问是什么让我十六年来一直坚持着,那就是中国的盾构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新时代的隧道建设者,我们将不懈奋斗,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自主创新的时代华章。

谢谢!